当前位置:搜读小说>都市小说>朕才是宋世祖> 第104章 童太尉你来晚了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04章 童太尉你来晚了(2 / 2)

还有一些级别比较高的,就六百里加急先送到汴京,让赵佶亲自拿主意。

童贯自己能拿主意的,包括如下几道任命:

首先,韩世忠作为此番杭州之战战功第一,被拔擢到了都虞侯的级别,另加阶官睦州刺史——宋朝的“刺史”都是虚职,只是给武官从四品的阶官待遇,并无实权。因为宋朝重文抑武,所以哪怕四品的武官也不算多尊贵。

刘光世在杭州之战中的功劳还不如韩世忠大,但他在之前海宁之战中已经立了大功,两战加起来,倒也跟韩世忠仿佛。

同时因为刘光世有后台,他爹就在童贯身边。加上他原来的职务也比韩世忠略高,此番童贯派几个营的西军骑兵去协防助战,刘光世本来就是主官,韩世忠只是他的副手。

所以最终刘光世也是跟韩世忠一样连升两级,带兵的职官升到都指挥使级别,终于能独自统领一军西军,额定编制十个营也就是四五千人。韩世忠也依然只能做刘光世的副手。

至于武官阶官,刘光世得到了一个观察使级别的待遇,这是从三品的,比韩世忠的从四品也更高一些。不过武官阶官都不怎么值钱就是了。

除了这两个西军将领,赵子称麾下那群江南本地武将也得到了论功行赏。

杨志的身份原本就是清白的,之前只是营指挥使,现在也升到了都虞侯,他主要的功绩就是之前吴江之战杀了石宝,也是吴江之战胜利的首功。

而林冲、鲁达二人,原本级别就比他低,又是黑户,这次也就升到营指挥使,仍然得在杨志麾下效力。

不过,从虞侯升到营指挥使本来跨度就不大,低级武官升起来也应该更容易些,看起来林冲和鲁达的升幅稍稍有些吃亏。

但赵子称趁着这次机会,还帮林冲和鲁达额外巧妙运作了另一些收益——他在给童贯的战报里,借机提了一些小事,委婉暗示“自己此前并不知道林冲、鲁达为隐瞒身份投军的”,但鉴于这两人确实为朝廷效忠、屡次死战出力,而且其前罪或许确有冤屈,希望太尉明察。

同时赵子称还暗示,“为了自证清白,证明自己确实不知道林冲、鲁达身份,不愿包庇此二人,所以请童太尉秉公办理,另行划分统属,以洗清嫌疑”。

说人话,就是赵子称主动表示,他愿意童贯把林冲和鲁达暂时调走,暂时不在他赵子称手下做事了,证明他赵子称没有结党营私、没有在军中经营个人势力。

同时他还特地举荐,说杨志、林冲、鲁达此前有操练一种适合山地作战的阵型、战法,这种战法虽然在北方没什么用,用来在江南山区剿灭叛军和残余匪患却是非常好用。

所以请太尉给他们一个机会,后续继续在浙西和浙南山区的剿贼中发挥所长,而他赵子称是没资格继续追击出境的,后续的平叛战事就跟赵子称没关系了。

赵子称敢这么说,当然是因为他深知林冲和鲁达都是仗义之人,而且自己帮了他们那么多,以这些人的忠信和感恩,将来肯定能为自己所用。

哪怕他们的直属上官到时候另有其人,但只要赵子称有需要,随时勾勾手都能让林冲鲁达再次投他。

而赵子称的宗室身份,也注定了他在方腊平叛后必须低调,暂时让这些人分散出去,也是一种狡兔三窟的手段。朝廷拿了自己的兵权后,肯定也得在其他方面上找补。

童贯在看了赵子称的这个陈述后,也是非常满意,他本来也在琢磨赵子称一个姓赵的,军中关系太多不好。现在赵子称都主动瞌睡递枕头了,他也就顺水推舟。

于是童贯想了想,后续就把杨志派到婺州,林冲、鲁达也跟去,让他们负责带兵追剿浙南山区处州、台州、温州等地的贼乱,以及婺州的兰溪江以南部分。

同时,童贯也明确表态,不再追究此前林冲、鲁达等人的问题,把他们调离赵子称后,也足以证明赵子称此前并无心包庇他们,赵子称也是被这些隐瞒了身份的人给骗了的“受害者”。

换言之,童贯把整个后续的江南平叛战场一分为二,以钱塘江-兰溪江为界,兰溪江以东南的地方,让杨志等人当先锋,并且以西军来的大将王禀为主将。

而兰溪江以西北的婺州、衢州半壁,整个睦州、歙州,则以刘光世、韩世忠等人当先锋,刘延庆为主将。

童贯自己前出到富春一带居中调度,再以杨惟忠为总预备队,随机应变。

从地盘划分来看,王禀、杨志和刘延庆、刘光世的拟攻打范围是差不多大的,而且王禀打的沿海地区还稍微富庶一点点。

但考虑到方腊本人是往睦州逃的,所以最后的军功肯定是分到睦州这一路更大,因为有机会擒获元凶首恶。

东南那一路,就只能打打陈十四、吕师囊这些次要的响应型贼头。

……

童贯的一连串部署,很快送到了杭州。

刘光世、韩世忠听说自己连升了两级,都是颇为振奋,对赵子称更是千恩万谢。

尤其韩世忠,听说赵子称如实上报了他在杭州之战中陷阵、斩将、夺旗三大功劳,才让自己连升两级,韩世忠更是感动得要给赵子称磕一堆响头。

最后还是赵子称非常豁达地劝住了:“刘兄,韩兄,不必如此,我不过是不贪不占罢了,该是谁的就是谁的,实事求是。曾几何时,我大宋文官本分做事,都需要这般感恩了么再这样做作就是看不起我了。”

赵子称都这么说了,刘光世和韩世忠只能是打住。

随后,赵子称又安慰了杨志、林冲、鲁达,让他们跟随了新领导后继续好好干。

“林教头,鲁提辖,这次我也是费了一番思量,才想到这个主意,以后你们就可以用归本名了,再也不必东躲西藏。虽然升官只是升了半级,但消弭了身世和前罪方面的隐患,也算是一桩快事。

我为了证明我并未提前跟你们‘勾结’、我也是被你们骗了的,所以必须让童贯把你们调走、跟着杨兄一起去浙南平叛扫尾。

我是文官,非万分紧急是不能随军出境的。杭州收复之后,我就该继续回去做我文官的事了,你们不跟我,才有机会继续立功,别小看吕师囊、陈十四这些小贼,但凡能杀一个甚至生擒一个,也算是一桩功劳,累计起来说不定还能再升个一级半级的。”

林冲很是惭愧,鲁达更是觉得浑身憋屈。

他们都以为,赵通判是为了让自己有机会继续立功,才在这个时候做切割的。自己要是就这么去了,岂不是成了忘恩负义之辈

鲁达虎吼抗辩,表示做官大小无所谓,他只想自在,不愿给其他狗官卖力。

最后还是赵子称板起脸,跟他们讲道理“这也是在帮我避嫌”,林冲和鲁达才勉为其难从了。临走时,二人还折箭为誓,以后赵通判但有用到他们的地方,随叫随到,哪怕抗命也会来。

处理完众人的前途后,杨志等三将这才问起赵子称自己的官职:“我等只立了些辅助之功都升迁了,通判可是居功至伟,朝廷居然没有任命么”

赵子称笑说:“我已经权摄苏州通判了,文官再要升迁,岂是童贯能说了算的他肯定已经六百里加急往汴京请示了,你们不用担心我,稍稍休整几日,就赶快继续进兵吧。眼下正是势如破竹的时候,别错过了机会。”

赵子称的判断还真就没错,因为童贯的请示,确实已经送到了汴京,只是路途遥远,赵佶还没来得及回复。

而赵佶在听说了杭州之战的结果后,惊讶程度完全不逊于童贯——哪怕童贯的奏报里已经削弱了赵子称的个人表现,而更多强调了他自己带去的西军将领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搜读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