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12章 善后(2 / 2)

“不麻烦,林宗主您先修炼,我暂且告辞!”

“去吧!”

随后,李淳风转身离开明月潭,林玄静望着他离去的背影,也是觉得李淳风这个想法不错。

他想到灵虎还在大秦帝国,当下便运转灵力,传信给灵虎,让他负责今年灵石矿的巡逻事宜,一定要避免再有人因贪恋灵石而丢了性命,毁了修行前程。

在大秦帝国都城那宽阔而熙攘的街道上,日光洒下,映照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与商贩。玄思和灵虎走在大街之上,听着赢襄决策的议论本以为大秦帝国之行就此告一段落,正准备踏上返回道剑宗的路途。

就在这时,灵虎胸中的通讯灵宝传来灵力波动,他拿出通讯灵宝,看了看上面的信息,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。

“师叔,你先回去吧,我还要在大秦帝国各处溜达溜达。”

“嗯,师侄,怎么了?这好端端的,为何突然改变主意?”

灵虎无奈地笑了笑,解释道:“师父让我负责今年灵石矿的巡查。师父说,道剑宗和山河剑阁招点弟子不容易,盯着点别让他们误入歧途,现在道剑宗不是人手少嘛.......”

玄思听后,恍然大悟,脸上露出理解的神色,点了点头说道:“原来如此,既然是师兄的安排,那便照做吧。这灵石矿巡查责任重大,你可得用心对待。”

“师叔放心,我定不会辜负师父和师叔的。”

“那好吧,那师叔我先回道剑宗。你在这边万事小心,若有什么难处,及时传信。”

“好嘞,师叔一路保重。”

......

而道米集团的长老钱仲国和李玉堂二人,此刻也是思绪翻飞,踏上回凤梧州的行程。毕竟前往中州要从凤梧州坐传送阵,所以二人结伴同行,两人在天空化作两道流光,朝着凤梧州风驰电掣般赶去。

钱仲国此番先回中州,一是要与钱家之人商议,让他这一脉举家迁大秦帝国。二是他带着王乐行的玉佩顺路接上王乐行的家人。

而李玉堂也是为了让李家之人前往大秦帝国发展,本来二人不是如此之急的,可道剑宗的老祖和道剑宗十年规划加之对赢襄的观察,让他们觉得这件事必须快。

此时的天空仿若一块湛蓝绸缎,被日光镀上了熠熠金边。

李玉堂与钱仲国周身灵力翻涌,驾驭着法宝,如两颗流星般在天际划过。法宝周身光芒流转,拖出长长的光尾,于蓝天白云中呼啸而过。

飞行之中李玉堂看似盯着前方,可脑海里却不受控地浮现出赢襄在王宫大殿之上那杀伐果断的模样。

他晃了晃脑袋,看向身旁并肩飞行的钱仲国,忍不住开口:“钱真人,你说那赢襄如此年纪轻轻,就能把大秦帝国治理得井井有条。发布政令时条理清晰,处理政务毫不拖泥带水,一举一动仿佛都经过了深思熟虑。”

“还好我们购买大秦帝国的土地是经过道剑宗的手,不然我都怕他翻脸不认人!”

“依我看,他必定还有着极为长远的规划。我猜,这赢襄肯定是受了道剑宗老祖的点拨。以他展现出的能力和手腕,这大秦帝国未来怕是会成为仙国呀!”

钱仲国听闻,缓缓收起灵力,减缓飞行速度,偏过头来:“李家主,我与你想法一致。赢襄这孩子年仅十九岁,却有着远超常人的干练与老辣。短短时间,便将大秦帝国的朝堂翻了个新。”

“你看他先是果断斩杀帝国的三公九卿,以雷霆手段立威,震慑朝野;紧接着又广开恩科取士,广纳天下贤才。这份谋略与胆识,绝非一般年轻人所能具备,不愧是道剑宗老祖座下修行过的。”

李玉堂感慨道:“是啊,我们与他接触并不多,但从他行事的果决和杀伐果断来看,这赢襄的心态坚定得可怕。”

“面对三公九卿那般位高权重之人,毫无惧色,说杀就杀,而后又巧妙地推行恩科,刚柔并济,心思缜密,日后必是一代雄主。只是可惜了,我觉得他修为好像有点太低了!”

“修为太低,李家主,那你可看走眼了。”

“赢襄确实表面上看似没有修为,但他身后那把剑可不是凡品。而且,一国之君自有国运加身,这其中的玄妙,不可小觑。”

李玉堂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惊讶:“钱真人,这你又是如何知晓的?”

钱仲国哈哈一笑:“我啊,我是听老王和玄思道长说的。具体细节,他们也未曾多讲。算了,不想这些了,我们还是抓紧回去,早日带着家人来大秦帝国,抱紧道剑宗这大腿才是正事。”

李玉堂连连点头:“是啊是啊,时不我待,咱们加快速度。”

说罢,二人催发灵力,法宝的速度陡然加快,向着凤梧州的方向疾驰而去,只留下两道转瞬即逝的光影。

时光恰似潺潺流水,以一种悄无声息的姿态每日缓缓逝去,却在大秦帝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深刻且蓬勃的发展印记。

在赢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与魄力的举措推动下,大秦帝国仿若初升朝阳,焕发出无尽的生机与活力,各个领域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之景。

单说那山河剑阁,在这短短一个月之内,便吸引了三千多名炼气三层以上之人投身其中。这些人中,有相当一部分是得益于道剑宗上一个十年规划的传道天下,才得以叩开修行的大门。

如今,在山河剑阁的演武场上,每日都能看到这些新弟子刻苦修炼的身影。他们手持青凡品级的武器,在筑基弟子的严格指导下,反复练习着一招一式,演武场上剑风呼啸,寒光闪烁。

与山河剑阁遥相呼应的山河卫,同样迎来了大批新鲜血液的注入,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刚刚炼气,或者是炼气三层以下之人。

他们虽然修为低下一些,可是他们都配备了青凡级的厚重铠甲。他们在山河卫的训练场上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,每一次落脚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,震得地面微微发颤,那气势磅礴的场景,令人心生敬畏。

而在这蓬勃发展的浪潮之中,最为关键且引人注目的,当属分布在大秦帝国各地的十二所山河书院。

为了配合大秦帝国盛大开启的科举取士考试,每一座山河书院都大门敞开,热烈欢迎来自各郡各地的莘莘学子。

这场大秦帝国的选拔考试竞争异常激烈,不少人怀揣着名扬大秦的梦想与抱负,历经大秦帝国层层严苛的考核。

最终,有八十人凭借着自身的实力与运气,从一百万人中脱颖而出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搜读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