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段,明显带有一点讽刺,却也突出了自由与枷锁的对立。假设不用警长从中间走过的画面,只是一群人围在一起,享受‘在自家阳台修屋顶的感觉’,也不是不可以,但警长的强行穿过更符合警长的人物形象,因为这就是属于警长自带的‘枷锁’。
哪怕是在他们休闲时也忍不住要强行插一脚,来树立自己的威严形象,打肿脸充胖子。
可警长的介入也没有影响到大家都好心情,大家只是相视一笑,把警长的话当耳边风,这个情况是之前没有的,更体现了当时大家的自在,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自由之光才真正肆无忌惮的绽放出来。
其他人的所有的画面都放进了一个镜头里,前面的一整段长镜头是安迪看在眼里的,仿佛那一刻他只是个旁观者,劳作后休息的普通人,不是囚犯,对面的是他的同事不是狱友,他们只是坐在一起享受这短暂的时光,一整段的长镜头正是对当时人物的心境——freedo的真实呈现。
这里面有一个很巧妙的设计,安迪的近景镜头不是长镜头的一部分,是紧接着单独接的一个镜头,这恰好应证了安迪的那句‘他这么做不是为了讨好警长,不是为了讨好狱友,而是为了让自己享受那一刻的自由’;
在那一刻他是完全自由的,没有旁人干扰的,其他人一起坐的包围圈也不是一个完整的圆圈,而是呈开放态度,没有背对着他,还有人上前问他喝不喝啤酒,安迪表示拒绝,仍坐在一边。
安迪既不在他们所享受的自由之中,却也不在自由之外,他有属于他自己的自由,就像电影里所说的那句着名的台词——‘有些鸟儿是注定关不住的,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’!”
或许,真正的自由不在于挣脱所有的枷锁,而在于如何在枷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。
这不禁让宁致远陷入了更深入的思考、更遥远的回忆。
车窗外的云朵,缓缓的在天上飘着;那悠闲地飘动,仿佛在嘲笑着宁致远被困在这方寸之地。
自由,这个词在宁致远的心中翻涌,却像一串遥不可及的音符,好像自己本身拥有过它,如今失去了;又好像自己从来都没有真正拥有过。
宁致远想到了自己小时候,乡间的田野总是那么的空旷,‘儿童放学归来早,忙趁东风放纸鸢’,那时候,贫困的农村是没有正儿八经的风筝的,那就拿根绳,拴着白色的塑料袋,驰骋在乡间田野上,如同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鸟,在蓝天自云下自由翻翔。
清晨可以跟着下田的父母,踏着露珠在草地上奔跑,看池塘里‘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’;下雨的时候,随手就可以摘只荷叶,看着雨滴在荷叶上慢慢滑落,真的是‘平湖几里风香荷,荷花叶上露珠多’。
傍晚,可以跟小伙伴追逐着夕阳在田野间戏耍,那时的天空是那么辽阔,空气是那么清新,连呼吸都是一种享受;那时的夜晚,更是一种享受,真的是‘七八个星天外、两三点雨山前’,满眼的星辰大海;真的是‘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’。
那时宁致远曾天真地以为,这份无拘无束的自由会一直陪伴着自己。
可是,随着年龄的增长,宁致远逐渐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枷锁的束缚,仿佛一只鸟儿的翅膀被紧紧捆绑一般。书包里的书本越来越重,课业的压力越来越大,每一天,都在教室和补习班之间奔波,像一只被囚禁的金丝雀。
父母的期望、老师的督促、同学的竞争,自己仿佛被困在无形的牢笼之中,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枯的学习生活,埋头学习的习惯已经让自己失去了仰望星空的本能,生活仿佛被画上了严格的界限,每一步都必须按照既定的轨迹前行。
对于这种枷锁的逃离,是当自己踏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,世界又突然变得开阔起来,感觉充满了无限可能。宁致远开始尝试各种颜色的衣服,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,最令他惊讶地发现,是原来自己可以这样自由地生活。
大学的生活让宁致远深刻的体会到,九年义务教育虽然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,却也压抑了自己对自由的美好向往,在那些年里,自己经历了太多的否定和命令,变得小心翼翼,生怕犯错。
自由,真的那么遥不可及吗?宁致远想起小时候在田野间奔跑的感觉,想起在溪边捉鱼的快乐,想起在星空下数星星的时光,那些久违的自由,如今都成了记忆中的碎片。
此时的宁致远,是多么希望,能再次感受那份无拘无束的快乐啊,或许在自己的的内心深处,一直在向往着自由。
自己选择离家很远的地方读大学,或许就是因为可以远离父母的庇护,开始独立的生活,自己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,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,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,自由地尝试各种新鲜的事物,自由地参加各种社团活动,自由地结交来自不同背景的朋友。
每一次尝试,都让自己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感。
可是,自由的时光总是短暂的,大学生活让你拜托了之前学习压力的重重枷锁,体验到了久违的自由;但大学生活的结束,意味着新的人生枷锁的无情到来。
走出大学生活,意味着你已然成年,要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拼搏,要工作谋生的压力是你面临的一层枷锁;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带来了信息自由流通的‘大爆炸’,,算法推荐、信息茧房,让人们迷失在无限的选择中,又是一层枷锁;
看似有着无数的选择,实际上反而失去了真正的自由。
有人沉迷短视频,将时间消磨在无总义的刷屏中;有人被社交媒体惠挟,将自我价值毒托于点赞和评论......
这种自由,与其说是解放,不如说是另一种束缚;规则与期望编织成网,自由在其中若隐若现,像一场捉摸不定的梦。
现代社会,自由似乎变得越来越稀缺,甚至成为了一种难以企及的奢侈品,我们被各种期待所束缚,被社会规则所限制,被他人的目光所困扰。
我们渴望自由,却又害怕自由带来的责任与风险,就像一只被囚禁在笼中的鸟,虽然有充足的食物与温暖的环境,却始终无法展翅高飞。
久违的自由,不仅仅是一种状态,更是一种内心的呼唤。
正如鲁迅先生所说:‘自由之道,不在放纵,而在自持’;真正的自由,也许不在于摆脱所有的枷锁,而在于如何在枷锁中找到自己的声音。
就像身在囚牢中的安迪,真是经历了自由与枷锁的考验,才说出了那句‘有希望才是幸福的,希望是件好东西,也许是世间至善,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’;
就像梅花在寒冬中绽放,正是因为经历了严寒的考验,才能散发出独特的香气,‘梅须逊雪三分白,雪却输梅一段香’;
简老师告诉宁致远,一个保持独立思考的人,才是真正拥有自由的人,囚牢的枷锁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失去在枷锁中成长的勇气,它不是简单的放纵,而是一种内心的觉醒,一种灵魂的舒展。
自由,是一个永恒的话题,当我们谈论自由时,往往是在谈论一种渴望,一种对束缚的反抗,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追寻。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里,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完全摆脱枷锁,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枷锁。
与其抱怨锁的沉重,不如学会在枷锁中跳舞,关键不在于是否被束缚,而在于如何在束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自由,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,去争取,或许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。
自由,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,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,它让我们能够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,让我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纯粹,自由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,而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。
正是带着对于重获自由的渴望,正是聆听了自己内心深处最真诚的期盼,宁致远才选择了在法庭上尽情的陈述自己的内心所思所想,也许自己的陈述并不完美,但它确是自己内心的觉醒,也让自己清晰的意识到,真正的自由,不是外在的放纵,而是,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,这种尊重与热爱,能够让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,走得更加从容。
自由的真谛,就在于它赋子了我们成为真实自我的机会,让我们能够无拘无束地展现自我,当我们摆脱了外界的种种束缚,不再被他人的期待所左右,我们才能真正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,去实现自己的价值。
宁致远突然意识到,自由不是像自己之前对于金钱诱惑与人性欲望的放纵,而是一种选择是否进行自我提升的权利,一种对高级生活的掌控,这种掌控让我们能够在迷茫中找到方向,在困境中找到出路。
宁致远心想,现在的自己,终于找到了久违的自由。
自由不是随心所欲,而是在约束中找到平衡,在规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自己终于可以做回自己,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,对自己负责,对生活负责,勇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这,就是自己所理解的自由,当自己在这样的情境之下认真思考的时候,自己也不得不承认,这种对自由的真切感受的来之不易,在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的过程中,自己也曾迷茫过,也曾犯过错,但也就是通过这些,才让自己无比清晰的认识到了自由的重要性,以及,什么是真正的自由。
宁致远静静享受着微风,让清风拂过脸频。这一刻,宁致远感受到了久违的自由,对,这就是自由的感觉。
虽然束缚仍在,虽然枷锁未除,但自己的心已经飞向了远方。
搜读小说